站在2015年八月,看過往的一整個學年,

回想一開始的教學想法,

發現教學是一連串經驗的累積,

無論是教學技能的精進,生活經驗的啟發,

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教師本身的教育哲學理念。

 

哲學啊!

 

曾經覺得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的高高在上,

然而,教育哲學是教師一切教與學的根本。

 

每當和別的老師分享自己的教學時,

我想傳達的其實不只是"我是怎麼做的"。

我最想和老師們討論的,

是"我為什麼會這樣教"。

 

綜合活動是七大領域課程中,最能夠呈現教師教育哲學的領域。

因為談論的是"生活與實踐的能力"。

而身為一個人,要有哪些生活的能力,才能活得自在,有理想?(這句話也呈現我本人的哲學理念)

對每個老師來說,這個問題的答案肯定是不一樣的,

或許該這麼說;

對於孩子該擁有甚麼樣的生活能力,

我們都有一個社會文化價值觀容許的範圍,

綜合活動能力指標也有相當具體的說明,

但要將這些價值觀或指標化成"課程",

卻無可避免的會融入教師個人價值觀。

因此,老師有沒有把個人價值觀思考的非常清楚,

就成為課程能否發展的重要關鍵。

 

這也是我觀察到一些老師在實踐綜合活動課程遇到的困難,

 

這些困難呈現的"病狀"如下:

 

將綜合課挪用上國語 數學 社會

將綜合課挪用責備學生

將綜合課挪用來考試

綜合課時念課文,詢問學生相關生活經驗,輔以說教,實與學生聊天,缺乏課程結構

 

以我個人的解讀,

這些挪用或誤用課程的狀況,可能是因為

教師個人認為成績的重要性高於一切,

即使老師會說品行最重要,

但實際面對學生時,學生的感受可能是老師的精力還是放在作業與成績上,

 

老師們或許會說,

把作業做好難道不是負責任的表現嗎?

 

這句話是對的,但或許老師會因為太認真執行這個理念,

而總是看到學生的"暗點"。

 

老師之所以能成為老師,

是因為我們能引導孩子看到世界,看到自己,看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

 

而世界是如此廣大

局限於作業與考試,是一種嚴重的畫地自限。

 

綜合課是一個特別的場域,

ㄧ堂設計妥當的課程,可以讓孩子在不同的場域,嘗試探索自己的潛力。

 

當了十年的班級導師,

我很了解分數在師生心中的分量,

但是,

或許還有另一種不同的路。

孩子可以在課業中"只"投入維持在八十五分的努力;

他就可以多出好多時間,

探索不同的可能。

 

然而這些探索要能成為有意義的成長經驗,而非將多餘的時間聊天打屁玩電動

就是要靠老師的課程設計技巧

 

 

很多老師覺得當綜合課科任太輕鬆,

只要念課文,聊聊天,帶小孩打打球就好

我個人認為,

不論上甚麼課,這些非教學的教學都不能發生。

而所謂的綜合課課本,

實用性真的令人難以恭維。

(這,只能請各位看官找幾本來開開眼界了)

這也是為何我堅持教師必須要有設計課程的能力。

自編教材時,除了要有充足的教學資源,

更重要的是,

教師所要傳達給孩子的理念究竟為何?

以我為例,

我個人曾研究的方向為環境教育和生命教育,

做論文時接觸到美國學者諾丁的關懷倫理學

進一步扎根於自己設計的課程中,

課程的主要理念就是'關懷關係",

從發現關係,到經營關係。

由近而遠可分為

自己與自己的關係,自已與親密之人的關係,自己與社區的關係,自己與世界的關係

 

 據此而設計不同階段的課程。

 

在接任綜合科任一年的期間,我設計了以下的階段:

(上學期)

團體動力期:

為期約一個月。

教學活動以"營造團體動力"為訴求,為了之後的團隊學習打基礎,建立在班級中的團隊意識。

認識自我期:

藉由電影賞析與體驗活動讓孩子發自己的不同面向。

(下學期)

發現關係期:

藉由電影賞析與體驗活動,引導孩子發現自己身處的關係地圖。

經營關係期:

 藉由體驗活動,引導孩子以實際行動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。

 

每一個課程都是我想告訴孩子的一件事情,

與其說是"告訴",

不如說是"展示"吧!

我想把世界的一小部分拉進教室裡,

讓孩子用心中不同的層面,

去認識了解這個世界。

 

而解讀這個世界的方法,

不該只有道德和善意。

這兩個部分非常重要,

但我希望他們的重要性是孩子自己體會而來。

或許在課程進行中,

孩子會有ㄧ些叛逆 惡意 不進入狀況的情形,

但與其是直接地拒絕他們當下的思考(或是不經大腦的暴衝)

 

給予他們思考的空間

追蹤他們思考的演進

記錄他們思考的結論

不時回憶思考的軌跡

 

我覺得這才是綜合十字箴言中"從容"的真義。

 

附註:綜合活動領域有教學的十字箴言:體驗 實踐 省思  從容 多元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思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