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教學主旨:

 

即使我們年紀小,在家庭中的輩分也小,但我們仍有可付出的能力;

 

並從遊戲中檢視自己在關係中的付出與接受是否平衡。

 

準備工作:

 

  1. 在每一個人的桌上貼上,上面有「家人」、「同學朋友」、「老師」三個選項牌。
  2. 發下20個關懷能量方塊。
  3. 發下一張自黏貼紙,準備寫課後心得用。

 

IMAG1660.jpg

 

 教學後記:

 

在與輔導員討論後,覺得以上的準備工作,可以改以下方的學習單呈現:

 

 

 

 

 

 施與受學習單  

 

 

 

 好處是節省了許多小便條紙(我一共上六個班),不過也要印很多張A4紙== 

 

 

 

教學流程:

 

1.先看電影「哆基朴的天空」至10分。

 

 

 

師生討論:poo在關係中可以給予的東西是甚麼?

 

 

 

2.帶學生檢視桌上的小方塊20顆。向學生宣告這是你們的「關懷能量」。

 

 

 

3.若學生覺得你平常對自己的關係付出很多,超過你的朋友,

 

 

 

可以跟老師多要10個之內的方塊。(每人最多三顆)

 

4.請想一想,你平常給予的關懷能量是如何分配的?

 

將這20顆小方塊分給這三個選項的人。

 

5.教師以投影片揭示以下情境:

 

在學校偷東西被同學發現、

擔心家裡沒有錢參加畢業旅行、

被同學欺負霸凌、

偷偷喜歡的對象喜歡上自己的好朋友、

覺得自己學不來數學應用題、

不喜歡自己的外表、

覺得孤獨的時候、

想要出去走走的時候等

覺得受傷但又不想講出來的時候

父母婚姻出狀況的時候

功課學不來的時候

對升學問題感到茫然的時候

 

6.每聽到一個情境,就請拿三個能量方塊回來,

象徵協助自己解決困境的關懷能量。

可複選,也可把三顆都放在同一個選項牌)。

7.拿到「沒有方塊」可拿時,可以寫「欠條」。

8.想一想,你發現了甚麼?

9.你欠誰最多?你現在覺得怎麼樣?

10.如果重頭再開始一次遊戲,你會想要付出多少關懷方塊?

 

教學後記:

 

孩子們在遊戲後,發現自己欠最多關懷能量方塊的對象,是師長

也有孩子說,原來其實很多事情要麻煩家長或師長,平時對他們的關懷似乎太少了,

 

希望孩子藉由這個遊戲,覺察到自己在施與受間的失衡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思涵 的頭像
    思涵

    圖書館小知書library spider

    思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